彰化縣一名76歲陳姓老翁因中風長期臥床,日前看護發現他左大腿和小腿莫名紅腫兩個多禮拜,沒有外傷也不會疼痛,醫師一開始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,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後,轉診外科才發現是深部靜脈血栓,幸好目前情況已經改善,否則若血栓順著靜脈流進肺動脈,就可能致命。
衛福部彰化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李忠懷說,下肢深部靜脈血栓猶如不定時炸彈,因為患者常常沒有症狀,若下肢出現紅腫熱痛的情況,就要考慮是下肢深部靜脈血栓或蜂窩性組織炎,這名陳姓老翁本來以為是蜂窩性組織炎,但藥物治療無效,才進行超音波檢查,發現大腿深部靜脈擴張,無法壓扁,其中血液也無法流動,就像一攤死水,直到轉介至心臟內科進行靜脈檢查後,才證實為下肢深部靜脈血栓。
李忠懷提醒,深部靜脈血栓高危險群其實很多,由於靜脈血液需要肌肉收縮幫助流動,若久站或久坐都會使下肢靜脈血液淤積,老年人、心臟衰竭、肥胖、長期臥床、惡性腫瘤、靜脈血栓栓塞病史或家族史、使用口服避孕藥或賀爾蒙補充、懷孕或產後、中風半側偏癱不良於行的人,都可能發生靜脈血栓,且因常發生在搭乘長途飛機的旅客身上,因此又被稱為「機艙症候群」,因此他建議一般上班族應該定時起身活動筋骨,長期臥床的病患或長輩也應請家人或看護幫忙活動四肢,避免血栓形成。
新聞來自於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25/4095842


